穗梅携手出新产业共建出彩
缓缓升起,镜头中的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一派欣欣向荣。
2023年,这座带着穗梅期盼的产业新城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全年工业总产值82.5亿元,连续四年工业总产值增速超20%。
两位数的增长,实属不易,连续四年的保持,更加难能可贵。
“新的一年,广梅产业园将继续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围绕广州·梅州对口帮扶协作党政联席会工作部署和要求,推动园区管理增效、企业发展增效、园区品牌增效、园区服务增效。”梅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梅州指挥部指挥长张文杰认为,努力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口帮扶协作高质量发展探索广梅路径,广梅产业园大有可为。
理念新以“双向奔赴”换“双向成就”
2023年6月8日,广梅指挥部第三轮、第四轮帮扶干部见面会在广梅产业园绿创中心召开,标志着第四轮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工作正式开启。
在薪火传承中拉开新一轮的对口帮扶协作序幕,作为广梅对口帮扶协作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广梅产业园要如何乘势而上?
答案显而易见——以“双向奔赴”换“双向成就”。
“从第四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始将每年安排1.5亿元的对口帮扶协作梅州专项资金增加至每年2亿元,后续年度按5%的比例增长,用于支持大湾区企业在广梅产业园投资建设,为梅州产业发展搭桥铺路。”张文杰直言,广梅产业园的发展重点在产业、发展新理念在“双向成就”。
何为双向成就?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反向“飞”出一片新天地,便是蕞好的实践案例。
2023年10月27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科创+空间暨客都优选·乡村振兴馆揭牌开馆活动在广州增城区举行。
跨越四百公里,搭建双向奔赴的新发展平台,广梅产业园被赋予更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目前广梅产业园已出台‘免费广梅园’等政策。”广梅指挥部副指挥长、广梅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满山表示,“科创+空间”将着力撬动湾区企业和广梅产业园企业双向奔赴,更好助力梅州产业链完善和产业升级,打造“反向飞地”的“穗梅2.0版本”,努力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口帮扶协作高质量发展探索广梅路径。
不难看出,新一轮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工作,与广东“1+14+15”产业有序转移政策体系不谋而合,强调要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的积极性,实现协作共赢。
“新一轮广州对口梅州帮扶工作将抢抓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和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等重大机遇,深研细照《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全力推动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张文杰表示,对口帮扶工作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谋划推进梅州现代化建设,在抢抓机遇中进一步助力梅州增动能、激活力、补短板,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发展。
着力深化穗梅对口帮扶协作,抓好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业平台等重点工作,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在科技、产业、资源、市场、人才等领域推进联动式谋划、联动式合作和发展,广梅产业园的发展提速提质。
数据统计,2023年广梅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82.5亿元,同比增长25.9%;工业总产值比2020年翻一番,实现自2020年以来连续四年增速超过20%,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在全省2023年工业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为全省唯一园区作高质量发展经验发言。
举措新以“闲置存量”换“优质增量”
2023年9月,梅州市政府批复广梅产业园扩园,认定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园至22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
园区面积越来越大,发展增效如何保障?显然,这一问题始终贯穿广梅产业园2023年的发展轨迹。
“建立健全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对入园工业企业开展综合评价。”梅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汉基介绍,园区还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评价结果,开展结果应用,在企业间营造同台竞技比拼赶超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树立和强化亩均效益意识。
落实资源要素配置优化政策,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加强正向激励引导,落实反向倒逼机制,与低效用地盘活工作有机结合,2023年广梅产业园亩均税收同比增长34.3%、2022年亩均税收同比增长20%,实现稳步快速提升。
在李汉基看来,园区强调总产量,更强调单位产出。“引导资源要素流向高效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既做“监督者”,也做“服务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园区还按不同“病因”给企业分类帮扶,持续深化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高效解决企业用工等诉求,狠抓作风建设,实行重点工作亮诺践诺、挂图作战,全面推行“双百”和“极简办”,推进“拿地即开工”极简审批模式。
“我们之所以选择投资落户广梅园,得益于珠海招商队的对接引导。”广东宝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发均表示,企业落户广梅园,正是看中广梅园的园区环境和发展前景,企业在前期项目对接中感受到了诚意满满的服务,企业也将以本次签约落地为契机,加大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争取在2025年投产。
以“闲置存量”换“优质增量”,园区和企业都没有旁观者。
着手生产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益,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展新兴产业。
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园区抓项目、聚人气、重产出,以“发展思维”“产出思维”推动园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我们厂房约2000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成本近40万元。”2023年9月,广东吉芯半导体有限公司落户广梅产业园,享受园区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这一红利,得益于“免费梅州”的实施。按照《关于盘活闲置资产实施“免费梅州”促招商引资及创业行动的指导意见》,广梅产业园先行先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标准厂房和办公楼免收租金优惠政策,并免费开放会场、运动设施等资源,吸引了吉芯等4个项目签约入园。
“用好政策红利,聚集帮扶力量,激发内生动力,做大做强园区工业产值,努力实现广梅产业园三年产值倍增。”张文杰介绍,广梅产业园将继续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进一步夯实当家之基、积蓄当家之能、勃发当家之势。
成效新以“一流环境”换“二期现象”
在广梅产业园管委会大楼的一楼大厅,摆放着一块牌子,以表格的形式记录着园区2023年5月至今的发展数据。每项发展指标的计划和进度,负责人是谁,一目了然。
这块牌子,表面是园区工作的进度表,深层次是给园区企业发展的信心保障。
借鉴学习广州先进经验,广梅产业园强作风优服务,创建对标湾区一流营商环境,亮明准入“承诺书”,推动“多用地多纳税”,发挥广州优势助力提升营商硬件,建立机制倒逼提升服务理念,打造标杆案例倒逼服务效率提升。
“广梅产业园将按照‘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准则,弘扬‘企业有多快、服务就有多快’的理念,主动靠前服务,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提升筹建效率和服务水平,以蕞佳环境、蕞优资源、蕞大诚意携手企业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见效。”张文杰说。
只有“一流环境”才能造就更多“二期现象”。深化“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工作,推行“拿地即开工”极简审批模式,广梅产业园逐步构建“办事不出园区”的一站式服务。
以“一流环境”换“二期现象”,这一成效在2023下半年表现尤为突出。
梅州圣戈班汽车玻璃系统有限公司投入1.6亿元启动二期项目,投产后每年将新增产值1亿元;
梅州珠江啤酒有限公司举行新增瓶装纯生啤酒生产线及相关配套生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启动仪式,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达产后整个项目税收将超亿元;
广东东电化广晟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项目追加投资1.34亿元,达产可新增年产值3亿元;
让投资者来了不想走、投了还想投。毋庸置疑,“二期现象”成为园区扩大有效投资新引擎。特别是第四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以来,广梅产业园积极引导支持广汽集团、广药集团、广州工控等在梅企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高质量投资、提升产业链水平和优化供给结构,带动共建产业园扩容增效。
数据统计,2023年园区完成工业固投6.72亿元,同比增长21.5%;新上规 14家,规上企业数增加31%。
“看好广梅产业园,企业发展充满信心。”2023年12月27日,梅州市广梅园产业促进会正式成立,为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相关联的企业自愿组成的联合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目前促进会共有71家会员单位,行业涵盖园区内的企业、园区外的金融服务机构等。”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会员企业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深入合作,更加主动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广梅产业园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一个园区。”2023年12月19日上午,广东梅州招商引资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新区(广梅园)赣州专场活动在江西赣州举办,与赣州各界共享梅州融湾机遇、共谋高质量发展。
作为广东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和穗梅产业共建的主战场,广梅产业园在“融湾入海”中主动激发内生动力,始终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过去一年,园区主要领导多次赴大湾区、京津沪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我们综合采取全民招商、中介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及资本招商等手段,想方设法扩总量、引增量、优存量。”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再造招商机制,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借外促内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广梅产业园铺开招商网,解锁更多符合梅州、符合广梅产业园的招商方式。
全民招商方面,制定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及实施细则,激励自然人或单位参与园区招商引资。
中介招商方面,新选取2家中介机构进行招商代理,全程参与招商项目投资洽谈工作,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率。
专业招商方面,组建4支专业招商队,紧密对接6支梅州市级驻外招商队,2023年面向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累计开展361次招商活动。
产业链招商方面,汇春科技牵引带动国峰、吉芯等企业共建产业园;在引进16家汽车零部件项目的基础上,推动圣戈班二期项目投产、带动林和汽配项目落地。
此外,园区还积极探索资本招商,深化招商与基金联动机制,发挥预制菜产业基金作用,通过基金定向投资吸引预制菜产业项目落地。
2023年,广梅产业园共引进宝轮、承达等2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8.5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0.6亿元,其中香港承达集团投资5亿元(外资3亿元)建设高端定制家居生产基地9月签约落户,达产后产值超6亿元。
一座建在产业园的优质学校,有多重要?梅州高新区人社局局长巫远强说:“现在园区上优质学校,已经成为我们招商、招工的一大亮点。”
由梅州高新区、华南师范大学、兴宁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创办的公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按“全学段合作、分学段推进”的原则开展合作办学,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历经9个月建成。
“整个学校占地面积35133平方米,建筑面积29760平方米。”巫远强介绍,在产业园区建一所学校,广梅产业园并不吝啬,拿出园区优质地块。“2022年梅州高新区亩均产值118.55万元,园区普通的中小企业项目占地约为20亩,学校占地面积相当于两个中小企业项目。”
自2021年9月开校以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在合作方各级领导、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诸方面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评价,日益成为华师品牌在梅州的展示窗口。
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梅园小学被广东省厅认定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成为梅州的“明星学校”。
“广州帮扶资金累计安排约1.65亿元投入学校建设以及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巫远强介绍,学校覆盖面积为整个园区和周边的村落,只要在园区就业的员工子女都可进入该校享受优质教育。
从一组数据得以体现:办学两年来,学生数由刚开校时的一到四年级六个班共209人,发展到目前一到六年级16个班共691人,教职工54人,学生数增加了两倍。
此外,学生来源结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地方生源与园区生源的5:5,发展到现在的地方生源与园区生源2:8,突出体现了学校为园区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民生环境,实现了园区办学的初衷。
巫远强透露,目前园区正在启动初中部的办学相关事宜,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进一步扩容教育学位,满足园区以及周边村庄孩子就近入学的需求,补齐民生短板,让更多人共享广梅产业园发展带来的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赣州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