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在梦里我插上了翅膀,飞回了久别的小村庄,天苍苍,野茫茫……”我心随着小车上播放的歌曲,飞进了久别的故乡,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金鸡村。
四月下旬,心有所挂,便一早开车沿新时代大道驶去,过富田村便至金鸡地界。我站在百乐排的公路旁,一排排春意盎然的树木,一栋栋漂亮的新房,一丘丘翠绿的秧田呈现眼前,是那样令人欣喜。
一会儿便过下屋、新屋至老屋下。我站在1000多平方米的广场上,仰望着一进三栋,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焕发着流光溢彩的谢氏思敬公宗祠。金鸡谢氏为炎帝后裔,本姓姜。周宣王五年,当朝国舅申伯公扶周中兴,封邑“谢城”(河南省南阳市),公以地为姓,自此有谢姓,至今历110多世,2800多年。周平王建都洛阳后,申伯公扶朝执政,由谢城迁至洛阳之望地陈留,堂名称为“陈留堂”。公元231年,晋孝武帝赐谢氏予“宝树堂”。谢安公任晋宁康宰相后,因其号“东山”,故又有部分谢氏称“东山堂”。金鸡谢姓为“东山堂”后裔。站在祖厅前,一雄一雌的两只金鸡,其态“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称之金鸡实至名归。
离开祠堂,过官塘,沿东江源大道前行,一幢幢村域中的工业厂房如雨后的春笋一望无际。旋踵即至甲湖自然村,我站在松窝里环顾老围、围东、围星、楼背、排上之村舍,山水重重、烟云渺渺、花草叠叠、荷香袅袅、鸟落天境、田野沧沧,一幅桃源人家美景图徐徐而来,让我不禁生出了许多情愫,为之歌哉,为之舞也!
转眼间,便至我心中一直以来向往和崇拜“石悟头频点,渠清活水来”的“石渠阁”。文豹公于清乾隆二十三年以西汉藏书阁的建筑风格在新围左下侧建一所二栋二进两层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私塾“石渠阁”,教授乡族及周边乡县子弟。开办200年来培养了近万名优秀人才,是定南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谢氏家族秉承先辈优良传统,已连续15年对全县每年高考考取二本以上的500多位谢氏学子进行奖励,成绩斐然,令人赞叹。
图为乡贤与高考考取二本以上的谢氏学子合影。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春风唤我急归我的出生地观音井新屋。爷娘闻儿归,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弟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兄至,欢喜下厨房。当我见到85岁的父亲拄着拐杖与母亲在门口等候我时,心之如惶,不承悲肠。问安父母,语之戚戚,聊起了儿时难忘的时光,谈起了金鸡来历的“圆鱼岗”。
传说在古时,金鸡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乃人间天堂。一天晚上,神仙驱赶着两只圆鱼(鳖)搬动着村内一座小山到村口去。当走到“圆鱼岗”时,听到金鸡啼鸣,神仙知道天快亮了,就飞回天庭。而两只圆鱼就此化作形似圆鱼(鳖)的小山屹立在圆鱼岗,从此家家屋屋养鸡忙,村庄富庶,百姓安康。父亲指着不远处的圆鱼岗说:“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金鸡也称为天鸡,俗称德禽或夜烛。其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金鸡之天鸡,“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故我的故乡称为金鸡。
如今,我徜徉在故乡沃土上,极目远眺,方丈檐间、田畴纵横、重峦叠嶂、溪水淙淙、奔腾飞动,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处处焕新颜、生活奔小康,好一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之妙境,好一幅如诗如画之故里,顿时让我如浴甘霖,爱之万分。
当明星灿灿,晨鸡坛唤时,我枕着故乡的名字,美美地进入了酣睡的梦乡。
版权声明:本文由赣州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