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石城县乡村蝶变的幸福“密码”
【赣州】石城县乡村蝶变的幸福“密码”
眼下的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大由乡,一河两岸翻起滚滚稻浪,村头田间干群忙碌奔走,村办企业里村民早出晚归,富裕美丽幸福的乡村画卷让人陶醉。
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2022年,成为石城县第二个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的自然村;今年1至9月份,村集体经济初步预计达到120万元。日前,记者来到大由乡大由村,了解当地坚持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寻美丽乡村蝶变的幸福“密码”。
2021年大由村换届时加入3名年轻干部,成员结构更加优化完善。
“年轻干部有活力有技术,老干部有经验乡情浓,‘老+新’组合才能练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功。”在大由村党群服务中心,大由乡驻村干部曾甲良说。
2021年6月,大由乡政府将曾甲良派驻到大由村,助力大由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曾甲良有经验、点子多、干劲足,他曾带领石城县龙岗乡新南村利用撂荒农田打造白莲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各类休闲旅游胜地,让新南村由一个没人想去的村变成了当地的“网红村”。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曾甲良到村头部件事就是优化组织结构。老干部经验足,但也有学习能力不足等缺点,年轻干部的加入能为村委工作增添活力,提供创力。同时,曾甲良通过“开会经常教育、生活时常关心”等多种方式关注干部们的思想动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聚焦干部能力发展,开设农机培训、无人机驾驶考证指导、农业耕作能力培训等“新课堂”,带领村干部走村入户了解舆情、增加实践经验,建立起了一支作风优良、能力过硬的组织队伍。
大由村村民范流根之前有3亩偏远的山地农田,农田附近没有水源,山路不通,耕作困难,每年收成不稳定。后来,考虑到成本问题,范流根逐渐放弃了这三亩田,久而久之,它们便成了无人问津的荒田。
2021年,大由村新成立的领导班子在走村入户听民情、解民意时了解到,像范流根这种情况的农户一共有200多户。于是大由村村委就大由村闲置耕地问题展开深入调研,通过入户采访、电话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发现当时大由村还有大片闲置农田。
结合县里持续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大由村主动与村民协商流转闲置耕地1100亩,同时申请将流转耕地整治为高标准农田,为推进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流转土地发展绿色高效特色农业。
土地流转出去后,范流根再也不用操心怎么处理荒田,每年还能获得流转租金900多元,稻谷200斤。“每年看着田里的草长得比人高,我是既心痛又无能为力,这一次解决了困扰我们十多年的问题,还有额外租金收入,我也心满意足了。”范流根说。
观隅反三,大由村又对本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蕞终重新管理水库两座、厂房两个,收回厂房、大棚流转租金累计三十多万,为产业发展扫清了前置障碍。
早上8点左右,刚从家里忙完的李成仁来到大由村探串食品加工厂,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仔细检查生产线上的设备和工具状况。在员工来之前,他还要检查整个工厂的卫生情况,保证食品新鲜安全。
李成仁是探串食品加工厂的管理员,在这之前,他就在家里种种地,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收入不多。直到2021年9月,大由村向外引进探串食品加工厂,需要工人100名,李成仁积极报名,顺利应聘上管理员的职位。如今他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收入有4000多元。
除此之外,大由村利用流转耕地种植粮食570亩、白莲近150亩、大棚蔬菜300多亩。为降低生产成本,大由村购进犁田栽种机器,聘请短期工,鼓励干部撸起袖子亲自干,利用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优势进行机械化种植,降低种植成本70%。今年,大由村一季稻种植收入约10万元,二季稻丰收指日可待。截至8月份,大由村白莲收入5万元,加上9月份白莲收入预计达10万元,大棚蔬菜分红约27万元。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大由村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完善乡村方面,新增大型电排6座、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助学30人、修缮公共基础设施、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帮扶困难村民、开办孝老食堂等等,村民享受着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由赣州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