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工业产业情况
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钨新材料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食品、以家具为主的现代轻纺、氟盐化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十大产业集群,并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主导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为加快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平台。
(一)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现有规模以上稀土企业84户,已经形成矿山勘探、采选、分离、金属、深加工及应用和产品检测、研发设计等在内较完整稀土产业体系,在钕铁硼磁材、发光材料、稀土陶瓷材料及稀土电机、节能灯具等稀土新材料和应用领域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赣州已成为全国蕞大的稀土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矿山开采方面,原矿开采指标8900吨,占全国同类矿的50%以上;冶炼分离方面,生产能力超过4万吨;金属冶炼方面,生产能力3万吨;废料综合处理生产能力5万吨,占全国的70%。深加工和应用方面,全市稀土磁材生产能力3万吨;手机振动微电机、摄像头微电机、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和油泵电机已经批量生产;稀土发光材料生产能力3000吨,节能灯生产能力2亿只;稀土陶瓷已形成年产稀土刀具1500万把(套)的能力。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7.9亿元,同比增长4.37%;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1亿元,同比增长6.91%。
(二)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02户,已实现从钨矿生产大市向钨冶炼产品生产大市的提升,成为全国钨矿及钨冶炼产品的主产区、集散地,APT、钨粉、碳化钨粉、钨铁产能、产量和技术水平名列我国前茅,并正在向钨深加工产业进行升级的方向发展。2015年,年生产能力为:APT(仲钨酸铵)8万吨,占全国的37.4%;钨粉3.31万吨,占全国的43.44%;碳化钨粉2.75万吨,占全国的41.35%;钨铁0.6万吨,占全国的20%;硬质合金0.5万吨,占全国的12.17%;钨丝约10亿米,占全国的2.86%;同时还拥有钨条1500吨、钨酸18200吨、偏钨酸铵1000吨的年生产能力。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1亿元;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2.97%。
(三)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0户,已形成年生产各种改装汽车(含场地车)20000台,汽车变速器100万台(套),锂离子动力电池2.2Gwh,汽车(摩托车)齿轮制造1500万件,汽车同步器200万套、各种拨叉(轴)300万件、精密锻件10000吨的生产能力。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亿元;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6%。
(四)铜铝有色金属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6户,涵盖锡原矿开采,铜、锡、钴冶炼,铜、锡、钴产品粗加工及深加工,产业链基本形成。在铜加工方面,逐步从主要生产铜杆线和铜箔,向铜带、铜管棒的生产转型,在铜合金牌号方面逐步以紫铜为主,过渡到黄铜、青铜等各类铜合金的生产;锡产业主要生产锡精矿、锡粉、焊条、焊丝等;钴产业主要产品为四氧化三钴、氧化钴、钴盐、钴粉和电积钴等。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8亿元;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5亿元,同比增长6.42%。
(五)电子信息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57家,形成了以“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设备、电子信息机电产品、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广播电视设备和软件服务业”等七大类别产业集群,其中“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设备和电子信息机电产品”等集中度较高。软件服务业从无到有,赣州已成为江西省除南昌外唯一有软件产业的设区市。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8.56亿元,同比增长4.32% ;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63亿元,同比增长11.88%。
(六)食品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99户,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及烟草制品业等四个大类。农副食品加工涵盖饲料加工、水产加工、茶油加工、果品加工等子行业。脐橙加工业拥有近两百条规模化的脐橙果品加工生产线,油茶加工业年加工油茶能力6万吨。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38亿元,同比增长5.23%;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18亿元,同比增长10.07%。
(七)以家具为主的现代轻纺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89户,包括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尤其是家具产业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全市共有家具制造企业12000多家,仅南康登记在册的家具企业就有7548家。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2.11亿元,同比增长7.05%;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32亿元,同比增长15.49%。
(八)氟盐化工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5户,已形成以氟化氢、硫酸、烧碱为基础原料,新型ODS替代品、含氟精细化学品、特种氟化盐等精深加工产品加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主要产品年产能为:无水氟化氢13万吨、线.5万吨、二氟一氯甲烷(R22)3万吨、六氟磷酸锂300吨、氟钛酸钾4.5万吨、氟硼酸钾1万吨、无水氟化铝3万吨。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43亿元,同比增长24%;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2亿元,同比增长16.09%。
(九)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2户,拥有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批文近千个,可生产片剂、针剂、胶囊剂、输液、糖浆剂、颗粒剂、冻干粉针、散剂、栓剂等各种剂型,拥有全国独家国家保密品种喜炎平注射液,中药保护品种苦木注射液、九华痔疮栓、通脉降脂片、山香圆片、山香圆颗粒等优势中药品种,拥有恩卡韦、注射用甲硫氨酸维B1、转移因子口服液等突出的优势化学及生化药品。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68亿元,同比增长4.23%;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10.22%。
(十)新型建材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16户,初步形成新型干法水泥及制品、预拌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等大宗建材产品为主导,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遮阳产品、超白超薄玻璃等新型建材产品加速发展的产业格局。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9亿元,同比下降4.17%;2016年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7亿元,同比增长8.35%。
经过深入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结合赣州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现状特点,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协调,资源、土地开发潜力,交通、环境等因素,初步设想是,通过不断调整完善,逐步形成以赣州都市核心区中心的赣州中部工业板块、以瑞兴于振兴示范区为核心的赣州东部工业板块、以“三南”为核心的赣州南部工业板块,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按照“区域一体、各具特色”的总体要求,各县(市、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培育1-2个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形成具有特色的县域工业体系。
版权声明:本文由赣州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